【内容概要】​1月29日,开放金融联盟第一届成员代表大会首次会议暨第一届理事会首次会议在浦发银行召开。联盟各成员单位围绕“十四五”期间公司数字化战略布局等议题展开广泛探讨,并就联盟成员共建场景、多维赋能,积极探索建立金融业务和实体经济双循环生态达成共识。

【正文】

一、会议报道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的报道显示,在会上,浦发银行表示开放金融联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而建立,联盟各成员单位要密切往来、深化合作,加快推进各项工作扎实落地,一是要加强创新能力共享,发挥联盟平台的“连接器”作用;二是要打造数字技术竞争力,体现“金融+科技”的叠加放大效应;三是要推动行业协同治理,积极参与监管沙箱试点,探索构建开放金融标准体系,保障开放金融健康有序发展。还是比较技术的。

        联盟各成员单位围绕“十四五”期间公司数字化战略布局等议题展开广泛探讨,并就联盟成员共建场景、多维赋能,积极探索建立金融业务和实体经济双循环生态达成共识。各成员单位表示,将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增强多元化金融服务能力,携手探索多方共赢合作新模式,推动金融赋能长三角等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

         开放金融联盟由浦发银行联合中国太保、国泰君安、中信建投证券、江苏银行、苏州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华安证券、上海农商银行、国元证券、苏宁银行共12家长三角区域的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旨在聚合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态,推动成员间在业务共享、科技赋能、生态共建等方面深度合作。

二、什么是开放金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中国信用卡》杂志上发表的《从开放银行到开放金融的变革探讨》的文章中提出,开放金融是随着开放银行的发展,在金融领域,从技术到业务、从制度到监管的理念都发生着变革,并且逐渐延伸出的一种金融的创新理念。

        2020年,新冠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较大冲击,也对开放金融服务模式产生深远影响。综合来看,未来经济金融体系或许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变革趋势:一是更重视数据优化与标准化,运用大数据方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数字化时代积累重要的生产要素;二是金融业将进一步拥抱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产品与服务的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三是新技术难以“单兵突进”,需要制度规则的合理、透明、规范。

        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在客户需求、市场、技术的作用下,在数字化时代不断顺应趋势推动“自我赋能”。同时,监管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有效提升了“非接触金融服务”的动力与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短期与中长期挑战。虽然许多政策属于短期措施,但却为开放式金融创新、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压力测试”和实验场景,为下一步的创新与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可以预计,在长期趋势与短期疫情的影响下,开放金融、金融数字化、金融科技等将成为金融行业未来几年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词”。

        杨涛指出,开放金融是场景金融的延伸,更多体现为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提供模式的转变。如果单从场景和应用的角度讲,开放金融的应用场景与互联网金融以及金融科技实际上并无二致。开放金融创新有四点特征:

        第一,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潜在金融场景十分广泛。

        第二,开放金融创新的实现需要试错的过程,鉴于金融愈发普惠的特征,有时试错成本可能比较高昂。

        第三,构建良好的开放金融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第四,金融场景的构建需要考虑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将金融功能植入客户的综合服务场景之中。

        杨涛指出,在开放金融时代,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对开放金融的建设和完善更为重要。